close

第四堂課,帶著一票人浩浩蕩蕩壓境。

五大兩小的組合,小小孩騎迷你馬、大小孩和三個大人騎大馬,剩下的兩大負責拍照掠陣。

迷你馬大頭短腿,一身長毛,後腳外八,乍看像大一號的聖伯納犬,扭腰擺臂走起路來時非常逗趣。馬場派出親切的大姊姊,牽馬在馬廄裏~逛進~逛出~~又逛進~~又逛出,好~有耐性啊。迷你馬上的小孩一試成主顧,騎一次不夠、再騎一次,賴在上面不肯下來,大姊姊也很配合地不停「再來一圈」。真是個好人…

小孩在旁邊玩,大人照樣上著狂操的課。

上一回學完打浪同時夾腳,還不怎麼熟練,正想趁這次練熟悉一點,教練又拋出新的議題:對、錯。

所謂對錯,據我目前的了解,是馬在轉彎時,在四拍中的某兩拍上打浪會比另兩拍時適合。推測是由於在轉彎時,出左腳或出右腳,不對,該說出外側腳或出內側腳,兩邊轉彎半徑不同造成動作不同。選對時間打浪,節奏會比較順暢;反之則會比較急促而震盪 - 教練說,他覺得是「卡卡的」。

分辨對錯是很玄的學問。我在剛學時一頭霧水、五分鐘後開始可以憑直覺抓到對錯、十五分鐘過後卻再也找不到頭緒,一路在迷糊中直到下課。

教練安慰我 ,對錯本來就很難學啦,有人學了兩年才學會。 (也太久了!)

除了身體感應上的直覺,教練教另一種分辨法:看馬前肢上面那塊肌肉動作,在某一腳提起時要站起。至於是哪一隻腳,我一直沒搞懂。更有甚者,什麼叫提起時站起啊?我根面看不懂那塊肌肉的運作啊!

我想,要找些騎馬的影片來觀察一下,馬腿和腿上的肌肉到底是怎麼活動的,分解動作拆好後,我才會有頓悟的一天。

 

被對錯搞得眼花手忙腳亂後,教練再丟出一個「握繮繩」的名堂。先是立定時虛握,接著走路時虛握,然後一手握繮同時抓住鐵桿(訓練用的馬鞍前方會有ㄇ型金屬桿讓人握持,不知其名) 另一手單純握繮,在打浪的上下跳動中,試圖穩定繮繩和馬背間的相對位置。

於是除了要挺、要夾、要抓對節奏,現在又多了一項手的穩定。 (昏~)

總結本次的學習,學到的有:

1、轉彎打浪時要分辨對錯 (方法成謎)。

2、打浪時,坐下多坐兩拍再站起來,即可交換對錯。如果自由騎乘時忽左轉忽右轉,就會須要時常轉換。

3、握繮繩的方式是,想像你面前有兩隻和地面垂直的桿子,伸出兩手分別握住它們,拳心相對,高度大約在馬的背骨上方十公分處。繮繩從前方過來,先穿過無名指和小指間,再反方向從食指和拇指間穿回前方。握緊拳心的繮繩、拇指也壓牢繮繩。保持拳頭垂直地面的角度。

4、行進間,不要讓身體的上下動作影響到拳頭的位置,盡量維持在馬背上十公分處。

 

課後心得:騎馬很舒壓。據本人和親密伙伴的猜測,因為這是一項需要高度專注的活動,當你全神貫注在肢體的協調和人馬合一的韻律間時,平常轉不停的腦袋會暫時跳脫出來,進入類似打坐的境界 (這樣講有沒有太神了)。另外馬背上高度不同,視野開闊下心胸也相對開闊。故每回從馬背上下來時,總有人生可以更豁達的感覺。這也是我們花著大錢而不心痛的背後原因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zardO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